“不过现在陆陆续续有一些主机厂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,在跟我们进行接洽,希望我们能给他们提供智能化的物流解决方案,包括在他们的工厂里使用各种自动化机器人、AGV自动化立体仓库、无人叉车,改造分捡线等,尽可能多地用自动化设备替代传统物流环节的员工。”
以某知名主机厂为例,据悉,安吉智能正在为该企业设计一个单体超过10万平方米的巨型仓库,计划建成后仓库内近三分之一的区域可以完全做到无人,仅仅依靠各种自动化的设备开展作业。那么,安吉智能具体是怎么实现的呢?金宾透露,主要依靠iValon智能物流系统平台。该平台集成了任务流引擎、ASRS、云服务、AGV、深度学习、混合码垛,等模块,不仅可以实现生产设备的自动化,用工业机器人代替传统人工作业,还能够促进多品牌设备调度和多系统业务一体化,通过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的优化算法,提升设备运行的效率,进而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,带来巨大的成本空间。
“抛开在传统设备和仓储面积方面节约的成本不谈,我们预计仅人工方面,将来可以帮助车企实现30%的减员。所以可以想象,这个智慧物流解决方案落地后,效果会非常震撼,绝对堪称行业第一。”而此前由于汽车物流零件众多,每一种零件会有很多不同的型号,很难做到标准化。但要实现物流环节的自动化,包装标准化、流程标准化又是必须考虑的问题,所以鲜有企业做过这样的尝试。
据金宾介绍,虽然安吉智能是2017年8月份才注册成立,但其实早在两年前相关业务就已经在开展了,并已经将AGV产品、无人叉车、自动化立体仓库、分捡线等先进的智能化技术先后进行落地。发展到现在,诸如通用、大众、荣威、大通、宝马、捷豹、陆虎等在内的知名主机厂,在整车生产过程中均用到了安吉智能的智能物流集成产品和服务。
“整体来看,合资车企对于物流环节的智能化升级愿望比较迫切,愿意投入,而自主品牌,由于车辆本身价格不高,在物流成本方面投入也相对较小。”所以针对自主品牌,安吉智能更多的是给他们做一些定制化的方案设计,去迎合他们低成本需求。
借力“四化”攻克升级难题
得益于母公司安吉物流在汽车行业的累积,过去两年安吉智能在汽车行业积累了丰富的智慧物流经验,但从2017年开始,安吉智能承载了安吉物流在下一个阶段业务转型的桥头堡作用,开始向其他行业拓展业务。
“目前来看,安吉智能80%的业务还是汽车物流,因为母公司安吉物流主要从事的是汽车物流业务。但未来,我们希望汽车物流和非汽车物流占比保持在50:50,即把非汽车物流业务比重增加,成为一家面向汽车制造、电子电商、日化服装等多个行业的智能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。”为达到这一目标,安吉智能围绕上汽提出的汽车“四化”发展思路,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着手,进行了核心竞争力的打造。
“软件部分,我们的重点是打造iValon系统,同时做一些路径优化的算法,进一步延伸的话,也会做一些数据采集方面的工作,最终通过大数据、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技术,实现物料与设备信息的交互,搭建一个高度自动化的智能物流调度平台。而硬件部分,则主要是智能物流车的设计。”金宾介绍道。从这一点上来讲,安吉智能其实是两条腿走路,即同时专注于智能技术和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打造,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,比如打造智慧仓库,帮助物流公司和电商平台解决“最后一公里配送”难题,通过智能化的物流方案降低门店冗余,实现配送的灵活调度。
而作为上述两种技术的结合,金宾透露,安吉智能甚至还计划研究卡车跟车技术,实现低碳环保的同时,降低企业的人力成本。“这项技术其实很早就提出来了,但一直没有很好地落地,因为研发过程中需要业务场景和技术实力的双重支撑,很多企业都无法同时具备这两点,但我们可以。”
事实确实如此,物流场景方面,安吉物流可以直接给安吉智能输出相关资源。至于技术,安吉智能虽然成立的时间并不长,却已经在上海、香港、日本和美国建立了四个研发中心。
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布局?因为这四个地方在特定的专业领域全球技术实力最强,比如日本,在机器人自动化方面技术全球领先,所以该处研发中心主攻视觉算法和工业自动化。而美国,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的聚集地,可以帮助我们接近技术的最前沿,并吸纳人才,做好技术布局和人才储备。”正是有了这样的全局策略,除了国内业务,目前安吉智能在国外也有一些项目落地。未来,金宾表示,安吉智能将逐步拓宽业务边界,在更多的行业和地区落地智慧物流项目,推进“智能制造”升级。